<讀書心得>超速學習(Part 2)

Wene
Apr 29, 2023

--

法則一

什麼是後設學習?

其實就是學習關於「學習」這個能力,並不是只有學習你想學習的主題本身,而是去學習建構以及取得學習這個主題所需含有的知識點,換言之,當你想去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(這邊說的學習語言是指能使用這個語言與人溝通,而非單純為考試而學習),請不要單純從背單字開始一個一個背,而是要先去理解這個語言的架構,然後再經由架構去延伸擬定一個學習計畫。

首先我們先畫出一張學習地圖吧! 畫地圖前我們要先利用[Why? What? How?] ,來釐清一下我們學習地圖的脈絡。

Why?

  • >意指學習動機 :請問問自己為什麼想學習這個主題? 期待想得到的效益為何?
  • 本質性效益:因為興趣或其他任何因素想學習,但不知道何時會用到的。 eg.想學日文,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跟日本人對話。
  • 功能性效益:因為課業或工作上而所需要的技能,可立即使用。

在開始學習前要先確定學習的期望成果,若是沒有一個非常想達成的目標,那學習可能會無法一直持續,最終導致失敗。

明確知道為何要學一種技能,就把時間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。

What?

->為了達成學習所期望的目標,你應該需要哪些知識與能力?可參考以下三種類別:

  • 概念:需要「理解」的事,eg.理解一個語言的架構
  • 事實:需要「記憶」的事,eg.記憶必備的單字
  • 程序:需要「練習」的事,eg.練習聽說讀寫

How

->你要如何去學習?要採用什麼方法去學習?

  • 標竿學習法:這個就是我們一般在學習的方式,eg.學校課程、線上課程及教課書…等。
  • 強調/排除法:僅學習與主題相關相對重要的部分,並且省略剃除不必要的要素。

以上兩種方法為作者於How當中所建議的方法。

作者在<法則一>當中也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「研究」,這邊所說的研究不是去研究你想學習的主題本身,而是要去研究應該如何學習這個主題?以本書的時間標準,你做研究的時間至少要符合「百分之十法則」,你必須花費你所預期學習的全部時間的百分之十去做這個研究,假設你想用90天來學習多益考試內容,那你至少需要用9天的時間來研究你有哪些資源?你可以怎麼學習?應該從哪裡開始?

畢竟,做好全盤的規劃,才不至於走到一半不知道自己要幹嘛。

另外,若當你學習效益越來越低的時候,可能就要評估一下是否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?以及做第二次的「研究」。

--

--

Wene
0 Followers

Master's student of computer science